司法改革专刊总第26期(2023年第1期)-j9九游国际真人

司法改革专刊总第26期(2023年第1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5-22 11:45:23 字号: | |

湖南法院简报

2023年第1期

(司法改革专刊总第26期)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3月22日

编者按:

全省中院院长会议提出了“讲政治、顾大局、精主业、强队伍”的总体要求,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实践证明,大力推进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加强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健全类案审判、类案管理、类案讲评、类案监督机制,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法院,审判质量、效率、公信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为认真落实全省中院院长会议精神,做细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全省法院司法改革整体效能,推动审判工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湘潭中院、岳阳中院、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娄底市娄星区法院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法院学习借鉴。


湘潭中院:“三抓三促三提升”

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2022年以来,湘潭中院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2022年全市法院审判绩效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


抓疑难会诊促类案指引,着力提升司法质量。聚焦法律适用争议案件,建立健全类案强制检索、专业法官会议集体会诊、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分层梯次解决机制。注重类案检索识别。明确“三个必须”原则,二审拟发改、拟提交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讨论、拟纳入院庭长监管范围等三种情形案件,必须进行类案检索,避免出现“类案不同判”情形。注重集体研究会诊。完善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组建刑事审判、民事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推行跨领域专业法官会议机制,对疑难案件实行集体会诊,并明确将专业法官会议参考咨询作为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前置程序,切实强化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统一法律适用功能。2022年中院专业法官会议联合会诊案件281件,审委会讨论案件158件。注重裁判规则提炼。在办理重大疑难、新类型或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过程中,注重案件先例规则的归纳提炼,推动从个案指引向总结审判经验转变,为类案办理提供参考借鉴,2022年共研究出台审判业务指南和裁判指引9个,促进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强化对辖区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提高两级法院整体办案质量。

抓审判管理促专业审判,着力提升司法效率。聚焦审判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着力优化审判执行权运行工作机制。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强化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精准关注指标变化、精准梳理弱项指标、精准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定期通报主要绩效指标情况,对落后庭室进行提醒约谈、通报批评,对临近审限和长期未结案件采用提示函、“院长令”等方式进行督办,着力提升办案效率。制定《关于加强案件审限管理的规定(试行)》,加强对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发改率、执结率等绩效指标的监控、评估和责任倒查,倒逼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2022年共出通报16期、审判态势分析报告4期,长期未结案件大幅减少,处于全省最少状态。念好案件质量“紧箍咒”。制定《关于规范重大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办理的办法(试行)》,明确中院法官拟发回重审或对案件作重大改判前,必须与原审法院法官进行沟通,并经过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发回重审时应当随案附发重审建议函,有效杜绝随意发改,一审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24.5%。抓好专业审判“牛鼻子”。成立破产(清算)审判庭、家事案件审判庭、劳动争议审判庭、涉台审判法官工作室等4个专业化审判团队,细化各专业审判领域业务流程规范,推动法官由“大众型”向“专家型”转变,着力提高审判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抓制约监督促公正审判,着力提升司法公信。聚焦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审判权制约监督。健全分案机制。出台《分案管理实施办法》和《关于明确业务部门职能和承办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重新对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非诉执行局等部门受理案件进行调整,建立均衡、透明、公正、科学的随机分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人情分案、关系分案。强化审判监督。制定《关于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的实施意见(试行)》,规范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压实院庭长办案责任,去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院庭长结案15031件,占结案数的38.25%。细化院庭长行使监督权清单,出台重大敏感疑难案件报告制度,明确要求法官、合议庭在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敏感等案件时,应当主动向院庭长报告,进一步压紧压实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职责,凝聚内部监督合力。优化案件评查。坚持二审随案评查、专项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对随案评查发现的不合格案件、错案启动重点评查、责任追究。对长期未结诉讼案件、久押不决刑事案件、涉诉信访案件、社会公众关注案件等开展专项评查,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在全省法院双百评选中,全市法院十篇优秀裁判文书获奖,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市中院工作报告在人代会上按键表决中获得全票。
 


岳阳中院:聚焦三个重点  完善三项制度

全力推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岳阳中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司法规律,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实践探索,积极推进科学配权、规范行权、依法治权、廉洁用权。近年来,中院绩效稳中有进、公信稳步提升。2022年,市中院司法绩效排全省中院第一。

聚焦人案相适,完善“三统一”配权机制。因案设岗、以岗定责、依责考评。以清单管理推动权与责统一。明确院庭长程序审批、综合指导、尺度统一、质效监管、排除干扰等5方面权力,分层界定法官、合议庭、审委会、院庭长权责清单28项,细化辅助事务清单29项。以资源整合实现人与事统一。坚持专业化审理、类型化管理,将15个业务部门整合为10个,新设3个速裁团队,释放办案潜力、激发内生动力。2022年,法官人均结案226件,排全省第三;速裁团队月人均结案41件,平均审理周期27天。以精细考核倒逼质与效统一。以司法公正为目标、以司法绩效论英雄,将考核与奖金发放、职级晋升、员额退出挂钩,明确未完成当年办案任务的法官退额。构建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讲评机制,做到见人见事见案,中院案件质量持续提升,新发涉诉信访数量大幅下降,一审刑事案件发改率、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排全省第一;一审行政案件服判息诉率排全省第二。

聚焦放管结合,完善“三节点”控权机制。针对监管盲点,构建全流程立体化监管体系。事前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排查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环节中风险点65个,完善系列证据规则、标准化操作指引等措施,实现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实时评估、及时处置。事中加强案件全程监督。将“四类案件”及长期未结、信访督办、舆情炒作、提级管辖等案件,细分为55种情形识别标注、集中监管,实现办案风险实时预警、违规操作实时拦截、督查纠错实时进行。加强类案强制检索、专业法官会议、审判态势分析“三个报告”衔接运用,实现团队、庭室、全院闭环监管。事后加强案件质量评查。一体推进常规评查、随案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对全体员额法官、全部案件类型全覆盖,精准查责定责,既查案又查人。2022年,重点评查1203案,发出评查报告13期,对发现的30件瑕疵案件逐一讲评、整改到位。

聚焦内外兼治,完善“三保障”用权机制。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问责,治理能力不优、监管乏力、问责疲软等问题。能力提升保障公正履职。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读书班、法律经典分享会,组织业务培训、技能比武、岗位练兵,评选业务带头人,争当精英法官、办精品案件。“彭旭峰、贾斯语违法所得没收案”获评2022年全国法院国际司法协助案例一等奖。智能监督保障运行高效。开展全省智慧审判试点,深化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全流程网上办案,自动抓拍庭审违规、提取文书数据,对离任人员违规代理等早发现早提示,改变人盯人、人盯案现象。中院获评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无纸化办案模式入选2021年智慧法院典型案例。严肃追责保障刚性监督。准确区分违法审判责任和法官自由裁量权,强化法官惩戒与纪检监察程序衔接,建立不实举报澄清正名机制,既保障依法履职,又强化制约监督。2022年移送纪委监委处理1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诫勉谈话1人,约谈提醒36人。

 

 

岳麓区法院:提升治理能力

 优化金融法治营商环境

 

长沙市岳麓区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源治理、访诉治理、非诉治理和诉讼治理相衔接,深入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向金融重点行业领域延伸。2022年,岳麓区法院诉前分流调解金融纠纷案件6131件,调解成功3687件,调解成功率为60.14%;全年受理涉银行卡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0.97%,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突出共同治理,实现纠纷源头减量。立足区域实际,打造专业法庭湖南金融中心汇聚各类金融机构753家,仅2022年新入驻就达118家,实现金融业税收55.23亿元,同比增长8.95%。岳麓区法院着眼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打造“全业态、全流程、全天候金融司法服务平台”为目标,于2021年12月2日在湘江基金小镇挂牌成立驻湖南金融中心金融巡回法庭,采取“调立审执”一体化运转模式,集中管辖辖区内金融民商事纠纷案件。2022年12月,在省高院和湘江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挂牌成立观沙岭人民法庭(长沙首家金融审判专业法庭)。法庭在原址上提质改造至680平米,并配备了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审判执行队伍,最大限度服务和保障湖南金融中心做大做强,护航湘江新区乃至全市、全省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融入基层治理,凝聚解纷合力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于2022年6月联合区司法局、区金融事务中心、观沙岭街道办事处共同出台《岳麓区人民调解化解金融矛盾纠纷工作方案》,成立金融矛盾纠纷调解室,选派优秀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建立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依托“总对总”调解机制,畅通与湖南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衔接渠道,线上“一键推送”实现数据联通。优化与金融企业全覆盖的诉调对接机制,以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推行“示范判决 专业调解 司法确认”的全链条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累计举办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22次、培训人数200余人次,指导化解矛盾纠纷百余件,实现“诉前调解成功金融纠纷案件增加,金融纠纷诉讼案件全面降低”目标。聚焦诉调对接,抓牢诉前环节探索建立“一站式”建设源头治理体系、“一体化”畅通工作流转体系、“一网通”提升诉讼服务体系的“三个一”机制,畅通案件流转通道。法庭设有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四个功能区域,成立金融案件简案诉裁团队和繁案精审团队,既开通“快速道”,又打造“精品案”。指派法官助理与特邀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律师等12人组建“1 n”调解模式,日均接待来电、来访人员20人次以上,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实行“速转、速审、速判、速结、速执”,推进诉源治理“第一道防线”和审判执行“最后一道防线”有效融合,真正做到诉调分工、繁简分流、快慢分道。

突出综合治理,维护金融发展秩序。服务端口持续前移院领导带队,组织干警定期走访调研辖区金融企业,下沉“诉源”、开展“订单式”司法服务。推动建立健全金融审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邀请平安银行、长银五八等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代表召开以金融风险防控、诉源治理等为主题的研讨会、座谈会共30余次,提出对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和困难企业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付息、减免逾期罚息等多项建议,且被金融机构采纳,切实减轻互联网金融纠纷各方诉讼负担。减存控增持续攻坚突出重点,多次下沉互联网金融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客户资质审查力度、合规审慎经营等意见建议。广泛开展诉源治理调研,定期向当事人和金融机构收集诉调对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指导企业自行化解纠纷,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相应诉调对接机制,共同努力防范金融系统风险。2022年受理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借款纠纷降至2409件,下降幅度为28.21%。解纷宣传持续发力。依托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发布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示范判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参与调解,邀请类案当事人现场旁听,广泛宣传非诉解纷方式优势,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促进当事人选择和解或调解,实现“审理一件化解一片”的效果。

突出智慧治理,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源、智审、智管、智慧法庭”四位一体的智慧审判机制,打造跨地域、低成本、高效率的线上解纷模式。配备自助立案机一台,安排专人指导当事人使用“湖南移动微法院”进行线上立案,着力建设“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区”,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自金融巡回法庭成立以来,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共计5916件,占立案总数的88%。对于身处外地或不便现场调解的当事人,及时采取线上调解方式。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全部在线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一键选择即可完成案件委派。采用人脸、短信等信息手段核实当事人身份,对调解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实现调解全程留痕,确保调解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在线调解金融纠纷案件400余次(含诉中调解)。突出信息化支撑不断探索拓展诉前调解前置程序范围,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纠纷、信用卡纠纷等予以纳入。组建“集约化”送达小组,借助人民法院送达平台,构建“ 线上 线下”全流程智能化送达模式,网上送达7054件次,送达成功率93.14%。强化“信息修复”,对未能及时联系到的当事人,且涉案合同未明确约定送达地址的案件,通过公安查询、司法协助平台查人找人、“闪信”送达等方式及时进行信息修复,缩短了案件的送达周期、办理周期。创新跨场景应用创新建立“五分法”多层解纷机制,对金融民商事纠纷案件精准分类,初步形成符合金融纠纷特点的繁简分流体系,做到诉调案件专业化调解、系列案件集约化审理、简单案件快速化审理、重大案件精品化审理、普通案件常规化审理,确保金融民商事纠纷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高效准确、案结事了”。同时,建立健全无争议事实记载、无异议调解方案确认等机制,在提高金融纠纷化解效率的同时,进一步补强民事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娄星区法院:全程全域推进诉源治理

多元多层打造区域共治

 

娄底市娄星区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诉源治理大格局,内强自身解纷能力,外联多方调解资源,创新综合治理新体式、诉调对接新阵式、实质解纷新招式,推动诉源治理立体化、精准化、高效化,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该院共新收各类民商事案件11928件,与上年同比下降19.18%。

高位推动,构筑综合治理“体式”。总体规划多元调处区委、政府研究制定《娄星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以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指挥中心为龙头,行业专业性调解为支撑,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为重点,村(社区)人民调解为基础的三级调解机制。考核奖惩基层创建区平安办出台《娄星区“十无村(社区)”创建工作考核奖惩暂行规定》,将“无矛盾纠纷上交”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考核,要求村(社区)对辖区内相邻关系纠纷、家庭婚姻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等七类纠纷来法院起诉前应先行调解,平安办根据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对全区204个村(社区)进行考核。系统集成诉调对接。出台《娄星区诉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诉调对接的工作流程,各单位在诉调对接工作中的职责及考核机制,搭建起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区直机关等统筹推进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平台,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领导,政法机关、法制机构和信访部门肩负重要职责,各成员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团体多方广泛参与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统筹力量,整合人民调解“阵式”。统一平台职责职权区矛调指挥中心负责各乡镇(办事处)矛盾调处中心的案件分流、业务指导、考核管理;法院在立案诉讼服务部门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将“矛调中心”融入到人民调解平台,负责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各人民法庭以属地为原则,与辖区内各乡镇(办事处)“矛调中心”实施无缝对接,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诉调对接工作。发挥分类示范效应根据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地域分布,其中7个办事处属于中心城区,4个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城区和乡村矛盾纠纷的形成和治理必须因地制宜,但又有一定的普遍性。该院通过建立以大科办事处为城区的诉源治理示范点和以杉山镇作为乡村的诉源治理示范点,推动城乡诉源治理两种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突出行业专业调解针对重点民生领域以及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如劳动争议、婚姻家事、交通事故、金融等纠纷,与区劳动局、民政局、妇联、市商事调解委员会等行业调解组织协调配合,推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和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结合全面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引入妇联、保险行业等机构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返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离退休老法官作为特邀调解员进入平台,成立了“黄正文调解工作室”,有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多措并举,推出提质增效“招式”。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该院投入400余万元,完成680㎡诉讼服务中心的改造升级,打造立案、调解、查询、送达、鉴定等诉前工作一站解决的利民便民模式,当事人起诉到开庭前的工作在诉讼服务大厅均可解决,化解纠纷于诉前。繁简分流质效并重制定《关于组建诉调速裁速执团队的方案》,组建由15名员额法官、5名正式干警、20余名临聘人员组成的“三速团队”,负责院机关刑事、民商、执行三类案件75%的审理、执行,规定所办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平均结案周期少于机关其他部门平均结案周期的二分之一。立案时,根据案由、当事人的人数、案件的难易程度等情况,将75%的简易案件分流到三速团队,实行简案快办,提升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2022年,该院三速团队民商组收案4207件,结案4043件,结收比为96.1%,平均结案天数为27.7天,人均结案数505件。2022年5月始,该院承担娄底市辖区内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审理。截至2022年年底,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48件,审结342件,平均审理周期为25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调解撤诉率为92%以上,上诉率为0。智慧赋能优质服务。依托调解平台提升效率,将调解平台与网上立案平台、内网办案系统相关业务进行衔接,所有案件先通过调解平台进行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的,将案件信息推送内网进行立案审理;调解成功的,根据当事人请求,直接在调解平台进行结案处理后,将案件信息推送内网进行司法确认或者出具调解书。审理中的案件需进行诉中调解的,要求通过调解平台进行委托调解,调解情况全程留痕的同时同步反馈内网。三年疫情期间,对无法到庭的当事人通过调解平台进行视频调解,有效提升了审判绩效。增加行业调解组织、调解人员进驻“人民法院多元解纷平台”,目前为止平台登记注册调解组织17个,特邀调解员102人。2022年,该院三速团队通过平台受理案件4426件,诉前化解2965件。


 

责任编辑:yanjiushi
网站地图